加密货币指的是以密码学为基础的虚拟货币。比特币是第一个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之后众多类似的加密货币随之诞生,通常被称为山寨币。在中国,官方把加密货币定义为一种“虚拟商品”,不具备货币属性。
加密货币的含义
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又称密码货币、密码学货币,它是由显卡、CPU等计算机运算一组繁复的方程式开源代码而产生的,是具有匿名性的数字货币。加密货币基于密码学原理设计,只能被真实的持有者进行转移或支付,具有去中心化、安全透明的特性。
2009年,世界上第一个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比特币诞生,此后更多的加密货币凭借比特币的源代码而诞生,人们称这些加密货币为山寨币或竞争币(altcoin)。据加密货币行情网站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目前流通中的加密货币约有2406种。
加密货币的优缺点
加密货币有以下几个优点:
1. 安全可靠且透明。加密货币根据密码学原理设计,它的本质是一组依靠计算机加密算法来保障其归属权的特殊加密数据,同时,它的历史交易数据都会记录在被称为“区块链”的分布式公共账本中,产生的数据不容篡改。人们还可以随时查看链上发生的一切交易,交易行为公开透明。
这是如何办到的?以比特币为例,首先你需要使用随机数生成器生成一个私钥。私钥经过一种椭圆曲线加密算法生成了公钥。公钥通过一系列加密算法,得到钱包地址。钱包地址就是你发送和接收比特币的地方,就像是银行账户一样。而私钥代表了对该对应地址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你对地址中的比特币进行操作,都需要提供私钥,因此私钥必须被安全地存放起来。地址、公钥和私钥不可逆推,因此他人无法利用你的比特币接收地址和公钥推导出你的私钥。当交易产生时,发送者通过私钥对交易进行数字签名,保证交易的真实性和不可逆性,再将交易信息进行全网广播。全网其他节点则用公钥认证交易,认证无误后将信息发送至全网,最终将其写入区块链。这种非对称加密算法使得加密货币更为安全,交易信息更为可靠和公开透明;
2. 随时交易、即时传输。相对于传统货币的交易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人们可以全天候进行加密货币的交易。由于加密货币是通过计算机运算产生的,因此它能以驱动器或数字格式传输,不需要像银行或其他交易方式一样依赖中心机构与账户系统。交易者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联网的地方随时生成地址进行交易;
3. 避免因恶性增发引起的通货膨胀。加密算法源代码设定了加密货币具有有限的总量,因此绝大多数的加密货币开发数量恒定,且它的价值仅由市场的供求比率决定。这避免了中心化机构的操控,体现了自由的思想。
但相对应的,加密货币也有一些难以解决的缺点:
1. 难以理解与接受。加密货币概念陌生,发行方式独特,实际使用上也有一定的门槛。比如交易过程中的公钥与私钥、数字钱包等概念较难理解,因此普遍接受度较低;
2. 不稳定性。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可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是否具有价值及其价值的大小。而加密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市场的供求比率,这种比率和市场波动情况难以预测,因此其价格的起伏使其难以像传统货币一样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商品交易;
3. 存储安全问题。加密货币的数据记载在区块链上,而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性,这对于资产安全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用户有可能会因丢失秘钥、错误转账等操作遭遇无法挽回的损失。
加密货币的发展与意义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现在乃至更高速的未来,加密货币的出现和发展都是大势所趋。尽管目前加密货币并没有被广泛接受,但是它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随时、匿名交易的需求,而底层的区块链技术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解决信任问题的方案。目前,加密货币正逐渐受到主流国家的关注与认可,比如德国、日本等等。某些国家或地区亦推出了发展数字货币的计划,比如欧洲地区的EUROchain。加密货币可谓是未来可期。